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好汉反剽
社科论丛
校园文化
好汉教苑
好汉哲学
学习方法
心灵抚慰
好汉人生
好汉管理
学术服务
好汉网主
说好汉网
English
学术商城
学术交友
访客留言
世界天气
万年日历
学术吧台
各国会议
在线聊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术服务

公众认可、公信力与人文社会科学评价

作者  |  来源于  |  编辑于2013/11/11 14:27:25  |  浏览  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Twitter推特网+ 用邮件推荐给朋友+ 打印

作者:姚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杂志社) 来源:云梦学刊

最近十多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学术体制化进程,这当然无可厚非。现代学术本质上说就是一种体制化的学术,现代学术研究应该是一种体制化的研究。现代学术研究体制化一方面有益于学术研究的正常运转,可以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学术研究体制化又有其两面性:即体制化既能促进学术发展,反过来也会阻碍学术进步——体制化的推行有可能束缚学术研究所强调的学术个性,体制中行政关系也可能影响学术研究所倡导的学术独立。现行学术体制主要是由政府组织推行,而学术体制化所应该遵循的原则、学术体制内部的运行规则的制定,却应该更广泛地征求和听取学术界的意见,由更具权威性的学术共同体作为制定主体,如此方能发挥学术体制的积极作用。但是这一点恰恰做得非常不够,现行学术体制下各学术机构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偏离了应有方向,而现行学术体制的主要缺陷表现在学术评价机制失范,科学评价制度不尽合理。
  
就人文社会科学科学学术评价而言,在相关学术机构追求数量的管理模式下,评价指标单一,急功近利,成为最为突出的问题而不断遭受诟病。正确的学术判断需要深厚的社会科学学养,而量化指标操作以“简捷性”为目标,有时甚至只需拥有简单计算能力者即可胜任。实际上过度追求量化指标,推行的是一种庸才策略,是一种学术不作为,其已成为一味追求数量、“泡沫论文”乃至“拷贝论文”批量生产的“指挥棒”。需要指出的是,人文社会科学科学评价中单纯追求量化甚至片面强调实用性(能否直接为经济建设服务,是否能够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规律,能否通过学术大跃进、学术GDP来创造所谓“政绩”、跻身各类排行榜等等,片面强调应用性),实际上反映了现行学术体制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自然科学、实用性技术科学的话语霸权,从而影响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整体状况。笔者以为,尽快改变目前仍普遍推行但存在缺陷的人文社会科学评价体制,建立和推出更为科学合理的、以质量为导向、学术界公众认可的评价机制,对于加强学术制度建设尤为重要。
  
要改革现行的学术体制,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改革现行的评价机制。我们注意到,近十年来中国学术界有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方面,在现行学术体制中与已有评价机制、评价机构相联系的弊端尚未得到有效改进,另一方面不断又有新的自封的延续体制弊端的评价机构出现,尽管背景各异,都程度不同的企图延揽学术评价话语权,有的甚至试图“包打天下”。对此,我们坚持自己的认识与做法,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三不主义”。
  
(一)不自我标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是评价机构。《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前身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由教育部建议创办;1984年,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彭珮云同志代表教育部在《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发刊词”中指出:“为了使全国高等学校与社会各界了解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的新成就、新动向和新问题,推动研究工作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决定创办《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它的任务,首先是摘录各高等学校学报中有新观点、新材料和新的研究方法的文章,集诸家之精华;同时要反映各学科开展学术讨论的情况。”进入21世纪,为了适应全国高等学校乃至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在新世纪的新发展和新情况,《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更名为《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其宗旨是以更广阔的学术视野,依托更宽广的学术平台,努力反映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研究中具有原创性或体现新思路、新材料,提出或解决相关学术问题的优秀论著;学术研究中具有前瞻性、探索性或多学科与跨学科研究方面的前沿收获;积极推荐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与国家社会经济改革和发展密切联系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或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的优秀成果。打造和搭建高等学校主办的积极反映国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新成就、新动向、新问题的公共学术平台,是《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努力追求的办刊目标。在近三十年的办刊历程中,《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始终秉持清醒的认识,即《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对人文社会科学成果的推荐和反映,乃“一家之言”。《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与学界,与学者,与学术期刊,是“毛”和“皮”的关系,这一关系无论何时不能颠倒;《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是“毛”,学界、学者与学术期刊是“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二)不对外提供《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数据。尽管媒体与学术界有“四大文摘”、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文摘“三个重镇”、“三大权威文摘”的说法,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列为其中之一;国家教育部有关文件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作为相关学术评估的重要指标,不少科研院所和高等学校也分别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列入其评价体系之中,由此形成和产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数据的持续的供需关系,许多需求方主动提出可由《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提供有偿服务;但正是基于对自身定位的认识,《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在长期的办刊过程中,坚持不对外提供任何作为评价指标的文摘转载数据,更不利用机会收取所谓服务费用,因此牟利。如确需要相关数据,我们建议需求者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进行统计。
  
(三)不在任何媒体或互联网上发布《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排行榜。这也正是基于《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长期以来坚持不自封为评价机构这一认识而作出的决定。
  
与此同时,我们积极提倡两个“公”字,即评价机构应该是由公众(学术界)认可的,即公认的;与强调影响力有所不同,我们强调公信力(Credibility) ——他人评价:如果《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可以被视作评价机构,并拥有公信力,那必须是在其创刊近三十年过程中自然形成,而不应该是自封的。
  
什么是公信力?什么是学术期刊(也具有学术评价功能)和学术评价的公信力?它来自哪里?笔者认为,公信力必须体现他人评价,具有公众确认的权威性、在社会中的信誉度(值得信赖)和在公众中的影响力等多重特征。就学术期刊而言,“学术期刊公信力”大致可定义为学术期刊长期发展过程中,在受众和社会中形成的信誉度、权威性和影响力。就学术评价而言,所谓学术评价的公信力,就是学术评价机构在其学术评价活动中不断赢得社会公众(包括学术界)的信赖而形成的影响力、说服力和号召力的总和。它是学术评价机构最宝贵的资产。一个具有公信力的学术评价机构,必须从完善学术评价机构组织结构、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评价机制、整合评价资源入手,以达到建立学术评价机构公信力的目的。为何目前学术评价机制经常受批评,原因在于公信力缺失。
  
笔者赞同这样的说法,人文社会科学评价必须做到四个有利于,有利于形成对学者学术水平的基本评价;有利于鼓励创新意识;有利于形成质量并重的评价机制;有利于抑制浮躁,形成良好的学术风气。人文社会科学评价总体说来,要遵循定量与定性互不偏废的原则,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文献计量部门有关学术成果、社会反响的统计数据和学术共同体、社会公众评价、专家意见结合起来。具体而言,评价指标应该多元化,包括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它引量、被摘率、点击率、下载率、影响因子、获得省部级国家级奖项或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等都可在分别赋予不同权重基础上加以研究,综合考虑。总之,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评价的最终目标之一,不仅要搭建和成为人文社会科学成果评价和鉴定的公共平台,更重要的是要起到对当代人文社会科学发展推动作用,而不是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