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公告】 1. 本网即日起只接受电子邮箱投稿,不便之处,请谅解! 2. 所有文章的评论功能暂时关闭,主要是不堪广告骚扰。需要讨论的,可到本网留言专区。 
学界动态
好汉反剽
社科论丛
校园文化
好汉教苑
好汉哲学
学习方法
心灵抚慰
好汉人生
好汉管理
学术服务
好汉网主
说好汉网
English
学术商城
学术交友
访客留言
世界天气
万年日历
学术吧台
各国会议
在线聊天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首页  »  学习方法

民国时期的小学课本选读之启示

作者  |  来源于  |  编辑于2013/10/9 22:28:11  |  浏览  次
分享到新浪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分享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人人网+ 分享到开心网+ 分享到百度搜藏+ 分享到淘宝+ 分享到网易微博+ 分享到Facebook脸谱网+ 分享到Twitter推特网+ 用邮件推荐给朋友+ 打印

偶尔看到几册印于民国十一年(即1922年)的线装小学课本,不禁震撼!不禁为当今的中国教育汗颜,不禁为中华民族的未来深深忧虑!
民国年间,兵荒马乱,人心却淡定。人有信念,下有常识,小学课本集二者于一身。
老课本的编着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透着民众皮肤上的冷暖,不呼口号,不居高临下,不繁文缛节。仁、义、礼、智、信,情趣,家国之源、江山之远、永恒之义,多在平白明净的故事之中。
教育的最大功能是使生命产生敏感。翻阅这几册线装小书,景深里都是天地之悠悠。
在此,我择其有图画有味道的几篇课文,配以拙文,分享于人,致敬民国童年。


第一课职业
【课文原文】猫捕鼠,犬守门,人无职业,不如猫犬。

一十八字,道出生命的庄重。
进化的自然选择,适己而利人,善哉。
不可无职业,也不可职业乱窜。犬捕鼠,多管闲事;猫看门,形同虚设。
世上职业千万,有需要就有职业;可世上好职业只有一种:喜爱又能谋生。
各司其职,便能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或能走向按需分配。这些宏大的道理和主义,猫犬不懂,却能身体力行。


第六课整洁
【课文原文】屠羲时曰:凡盥面,必以巾遮护衣领,卷束两袖,勿令沾湿,栉发必使光整,勿令散乱。

教一件事,先教方法。道理在事体里,厚积薄发。据称联合国一份文件用五种官方文字打印,中文最薄。
语言也可整洁。
外看是仪表,内中透情境。
一个人,一亿人从小“勿令沾湿,勿令散乱”,蕴蓄华夏男儿的堂堂仪表。


第十一课友爱
【课文原文】徐湛之出行,与弟同车。车轮忽折,路人来救。湛之令先抱弟,然后自下。

寥寥数语,淡淡白描,人、事、观点都有了。
众人平素相似,不一样在非常时刻。危险、利益、困顿,最考验人。
这一课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车与路都得适时检修;路有不平,人施于手;先救弱小,再自救。事小道理大,放之于雪灾、地震、车祸、旱涝、战乱而皆准。
道路决定车轮,车轮决定远方。
只是今夜城市车流里的广播正唱:心在远方,堵在路上。


第十五课投报
【课文原文】孙赵二女,同校读书。孙女得新书,持赠赵女。赵女取纸笔报之。

此册封三印有商务印书馆一段话:“教科书所言事实以家庭教育为主,兼及社会,皆日常习见习闻者。取材颇合儿童心理,书中间涉女子事,尤便男女共校之用……”
所以此课不只是讲孙赵二女的礼节,还在讲这个国度封建了几千年后另一半人的学堂梦想。她们是女童,她们是母亲。西方哲人曰:“一国之兴衰不是看一国之君,而是看一个个家庭的母亲。母亲哺乳了孩子,教育哺乳着母亲,谁哺乳教育呢?”
十年树木,木渐成林。光阴沉淀,积为年轮。
投桃报李,远古至今的绿色箴言。


第十六课不拾遗
【课文原文】王华行池畔,见地有遗金,华置金于水边,守其旁,待遗金者至,指还之。

夜不闭户,路不拾遗,是俗世温度计上的一个温暖时刻。在川流不息的路上,在更深人静的夜里,站着人世的荣耀。
民国那会儿,军阀运辄大打出手,城乡多见兵荒马乱。大道阡陌之间,草莽英雄,世相奔逐。偏偏那一日静静站着个叫王华的童子,他守在池畔,守着金子等一个陌生的路人。读者看到他的等待,千万个如他的童子一起等待。这个简单的故事,复制为民国国民生长的一则信念。
不以黄金为最贵的年代,就是黄金年代。


第十七课御侮
【课文原文】鸠乘鹊出,占居巢中,鹊归不得入,招其群至,共逐鸠去。

鸠占鹊巢,一课藏谶。
这册课本出版十多年后,日寇军刀割裂了大半个中国,那些用胸膛死死顶住日本刺刀的汉子里,会有多少7、8岁孩儿时读了这个故事,20出头投笔从戎的血性男儿呢!
七十多年后,当我们再读这册课本,在亘古如斯的夕阳下翻到“御侮”这一页,仿佛读到了河山的密码。
真理常常是浅显的常识。真理或会被许多主义形容,被各种标准困扰,而常识,一目了然,随意地搁在青天下、树枝间。
“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几方面都等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指导教育很多年,我们也一直遵循这一方针发展我们的教育,为祖国的经济建设培养了大批的杰出人才。
我们一直牢记教育的职责传承文化,教化后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自从教育市场化以后,受社会拜金主义思潮影响,校园不再是净土,教育不再神圣,教师不再甘愿清贫。学校可以公开叫卖文凭(缴费不到学校上课),校长可以名正言顺地推销教辅材料,拿取回扣中饱私囊,有偿家教更是蔚然成风,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成了一切教育行动的原动力和指挥棒,学校要的是升学率,有了升学率,就有好生源,也就有了金山银库;家长要的是孩子考试成绩,有了好成绩,就能考上好的中学、大学,将来有份好工作。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都功利化了,教师除了教书还是教书,已不再担当育人的责任,或者说这一方面被弱化、忽视了,这势必会带来十分尴尬的结果,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范跑跑事件”公开披露、教育行政官员贪污腐败的丑闻等等,这一切只不过算是个小小的序幕而已。
现在的教材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做人的引导。在那战火纷飞、国破家亡的年代,教育也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用儒家、道家们的精华思想传承、教化后代,这足以让我们今天从事教育乃至主管教育的人们好好反思:升学率不是主要的,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也不是主要的。
为什么有那么多可以称为大师的人生长于那个军阀割据、战火纷飞、兵荒马乱的时代,为什么那个时代的一些人今天走了,被认为是大师时代的终结(比如季羡林大师的逝世),而号称有史以来最为强盛的新时代,却被称为没有大师的时代?我们的教育不应当深思么!
90后走上社会后,整个社会将会怎么样,大家等着看吧,为期不远了。
我们的语文教育是解剖式的教育。
好比教人看美女,不是展示一个绝世美女给你看他五官多么精致,肤色多么白皙细腻,身材多么高挑苗条,让你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喜欢,而是把美女大卸八块,然后教你认这是美女的心脏、这是美女的肝,这是美女的肺,每一块的血淋淋,看了让人恶心,再也不想再看。
语文本是最有吸引力的一课,语文不仅教语言,还可以潜移默化塑造人的心灵,可是呢,我们的语文课不是教人欣赏韵律的美、文学的美、文字美、叙述的美,而是要你死记硬背它的写作背景、作者的姓名字号、段落大意、中心思想,让所有的孩子都厌恶语文课,直本贴讨论的重点是教育改革,是教育要注重育人,给受教育者更多的人文素养,而不是对比两个时代,更不是对比两个政party。在一楼己说到,那册课本的编写是民间的,无关君王军阀权贵,让我感动的是在那样兵荒马乱的时代,教育竟可以坚守一片净土,而今自上而下事实上只有一种声音,一种做法:教育产业化,唯升学率化,我们的问题在哪里?!
直接的后果是孩子普遍失去人文情怀。

来源:微信